发布时间: 2017-02-04 16:44:50 点击量: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医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脱节现象也日渐凸显,基础科研成果转化遭遇
瓶颈.具体表现在4个方面,
1)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脱节,科研投人与产出严重失衡,实验室的研究成果难以
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大多不是从临床应用为出发点进行研究,而临床工作者又缺乏
从事基础研究的条件,所以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合作,存在一条无形的鸿沟固,随着
分子生物学的崛起,疾病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深人,但并没有带来新的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所以造成投入远远大于产出.2004年一项统计显示,6种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于1979~1983年间刊载了101篇声称"具
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报告,但到目前为止,被获准应用到临床的仅有5项,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重要价值的仅1项,绝大多数基础研究成果没能进入临床前实验,其转化率是有目共睹的、近40年来,仅美国
用于肿瘤方面的研究经费就高达卫000亿美元哆全球则多达4 000亿美元雪但只获得了156万戚相关的研究
性论文,80%的论文在研究中使用的是果蝇、小鼠等动物模型,大多数适用于实验动物的技术或药物在人体上却不能发挥作用,所以这些研究成果的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如此大量的投入并没有带动肿瘤防治的进步,
而且由于肿瘤导致的死亡率也没有发生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是,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
的最大杀手,所以人们必须思考未来医学科学研究的方向问题,基础研究必须回答并解决临床问题.
2)疾病谱的转变使医学研究模式发生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转变,疾病谱已从传染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复杂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使医疗消耗不断增加,经济负担也越来越沉重,因此,慢性病的早期防治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人们
面前,而这类疾病除了与人体结构及功能相关外,还涉及到环境、种群、生物圈、心理等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多因素导致的,所以传统的单因素、单靶点的研究方法巳无法满足慢性病防治的需要,慢性复杂性疾病的
研究需要多学科、多因素的研究模型.
3)基础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需要进一步解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崛起,基础研究已进人组学时代,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使其解决临床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的有效合作,时代呼唤整合的系统生物学的来临和转化医学的诞生.
4)基础研究、医学实践和药物开发三者需要整合.新药的研发只在实验室中进行,只有进入安全测试和临床实验阶段才不得不正视临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5000~10000个的转化物最多有250个能够进人临床前的研究,其中只有5个能进人临床实验.新药研发的成功率越来越小,其原因在于:现在对新药的要求不仅要有确切的疗效,而且更注重药物的安全性;慢
性、难治性疾病的病理因素极其复杂,通过单个药靶很难阻断其病理进程,需要进行多因素、多靶点的研究,
开发针对多个靶点的药物,无形中加大了研发难度;传统的研发模式已落后于时代的需求,发至制约了医学
的发展,用于动物疾病模型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不能完全适用于人,多数对模型动物有良好效果的新药运用于
人体却不能发挥作用,所以传统的新药研发模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获得的能适用于临床的新药却少之又少,一个新药的研发,平均需要2.8亿美元,但医学的根本性问题并未有效解决.在转化医学的影响下,
我国新药创制的过程将发生变化,转化医学通过整合研究数据,筛选药物作用靶点,有效地降低了Ⅱ期临床
的研究失败率,减少了研发经费且缩短了研发周期。
上一篇 下一篇